以新鲜玉米秸秆作培养基,在科学管理条件下,一般可出菇3潮左右。生物转化率可达100%左右,个别的可达120%左右,且由于成本较使用棉籽壳等原料的栽培方式要低,其经济效益不错。
常用培养基配方
玉米秸秆100公斤,尿素0.5~0.7公斤,石灰15公斤,多菌灵0.1~0.2公斤,水200~220公斤。在此基础上,也可添加部分棉籽壳、花生壳、玉米芯等原料,与秸秆料的比例为3∶7。
培养料处理制备
1.玉米秸秆的处理
玉米秸秆收获后,大部分青秸堆放,容易导致杂菌感染。如不妥善处理,很容易造成栽培失败。因此在栽培前,要首先将玉米秸秆拆堆摊开暴晒,选择新鲜,无霉变的玉米秸秆用粉碎机破碎成豆粒大小的颗粒状。粉碎颗粒偏大,培养基密度小,营养不足产量低。反之如果颗粒太小,太细碎,则容易造成培养基透气性差,影响发菌速度,易感染病菌。因此玉米秸秆的处理要引起足够的重视。所用石灰应是新鲜生石灰,预先加少量水粉开,过细筛(孔径1~2毫米)备用。
2.拌料注意事项
拌料前先将场地打扫干净,用0.2%多菌灵或3%~5%石灰水消毒。拌料时将石灰、多菌灵、尿素等可溶于水的辅料溶于清水中,制成拌料液,再将不溶于水的辅料从少到多混拌均匀,最后将拌料液和辅料与主料调拌均匀。注意拌好的料最好当天用完,不需要堆积发酵。
栽培管理
1.播种
食用菌栽培的成败及产量的高低与品种的选择关系密切。目前平菇栽培品种繁多,选择适合当地气候特点的优良品种,是平菇获得高产稳产的先决条件。优良的品种形态美观,柄短肉厚,口味好,柔性好,抗性强,商品价值高。平菇有低温、中温和高温3个温度类型,应根据当地不同的气候特征,选择相应温度型的品种,早春、晚秋和冬季选择低温型,春季和秋季选择中温型,晚春、早秋和夏季选择高温型。
栽培袋可选用25~28厘米×55~60厘米的聚乙烯袋,接种时将塑料袋的一端用线绳系好,装入一层菌种(事先掰成蚕豆大小的颗粒),然后装入一层料,并用手压实,再装入一层菌种,如此共装3层料4层种,菌袋两端的菌种要封住料面,以利菌丝尽快生长,控制杂菌侵入,最后将袋口系好,并采用微孔技术通气。<br />
注意事项:①操作场所应清理干净,场地用石灰水喷洒消毒;②菌种应保证质量,避免用过期菌种;③接种前菌袋外表和盛菌种的容器及手应用清水冲洗干净;④菌种两头的菌种,最好刮掉一层不用或单独存放,最后使用;⑤菌种块掰成拇指大小,避免揉搓成碎屑;⑥接种时,菌种块一定要集中在料的边沿,紧贴袋壁,厚度不小于2厘米,避免料把菌种包起来;⑦菌种要随用随掰,如有剩余一定要盖好,防干、防虫,不可久放;⑧为了防止虫害,袋口一定要紧,尤其夏季,不要留孔隙,扎孔时,孔眼一定要小,不可划破塑料袋;⑨扎孔要及时,最好随装袋,随扎孔,不超过6个小时。
2.发菌
将接种好的菌袋移入发菌室堆积发菌,发菌期间,应保持地面干燥,空气流通,排放时,袋与袋之间要留有空隙,气温较低时,可摆成四层的垛,菌袋间插入温度计,随时检查料温变化情况。在高碱度条件下,不同于常规栽培,培养料在菌丝生长过程中发酵缓慢,料温不易升高,故该项技术可在气温较高情况下应用。料温在24℃左右,菌丝生长旺盛,当料温超过30℃时,要及时翻垛,减少层数,以利散热,防止“烧菌”,促进菌丝萌发生长,低于15℃应采取加温措施,尤其在接种后,应立即把气温升上去,以保证菌种萌发生长,否则在高碱度条件下,菌丝生长受到抑制。在适宜条件下,20天左右菌丝即可发满,转入出菇阶段。
3.出菇管理
菌袋发好后,应及时将菌袋搬入出菇房,转入出菇管理,出菇方式与常规栽培方式一样,采用立体排袋出菇方式。当料面菌丝有粒状物出现,原基分化开始,应立即解去菌袋上的线绳,将袋口拉开,保持菇棚内空气相对湿度在80%~85%,增加通风换气和光照,不久便会形成大量菇蕾。然后加大喷水量,使空气相对湿度在85%~95%,增加通风换气,并注意光照的影响,以利于子实体的形成。其具体措施与常规栽培相同。栽培周期约两个月,出菇2~3潮。
4.采收
从菇蕾形成到子实体成熟一般5~7天。平菇采收的最佳时期为子实体八九成熟,即菌盖边缘尚未展平,菌盖与菌柄交界处无白色绒毛。因为玉米秸秆营养含量偏低而且持水性差,所以在出完一潮菇后,为了提高产量和质量,最好进行补充水分和营养液管理。补水采用注水器或者灌的方式进行。